文化动态
  衡南概况(5)
  地方特产(2)
  九龙茶叶(2)
  宝盖白果(0)
  栗江豆油(0)
  泉溪鲜鱼(0)
  花桥藤茶(0)
  古城西瓜(0)
  谭子山麻鸭(0)
  茶市湘黄鸡(0)
  宝盖烧饼(0)
  风景名胜(1746)
  天光山(16)
  火焰山(371)
  雷祖峰(6)
  岐山(498)
  网山(74)
  清泉山(37)
  清泉(498)
  江口鸟洲(50)
  王氏宗祠(196)
  十牛峰(0)
  历史名人(1480)
  洛夫(500)
  马灯(374)
  海岩(385)
  八指头陀(221)
  地方志(0)
  地方志(0)
  年鉴(0)
  非遗文化(1084)
  非遗名录(0)
  非遗记事(0)
  非遗传承(0)
  衡南花鼓戏(415)
  衡南七巧龙(17)
  衡南渔鼓(319)
  衡南莲花落(330)
  打钱鞭(3)
长沙花鼓戏中的方言运用研究
作者:邱丽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长沙花鼓戏 表现功能 方言运用 
描述: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表现力。随着国家开始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沙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出现生机。长沙花鼓戏用长沙方言进行演唱,湖湘味儿浓。本文从运用的角度对长沙花鼓戏中的方言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把方言理论与花鼓戏实践结合起来,主要考察长沙方言在长沙花鼓戏中的运用情况,重点分析方言要素在长沙花鼓戏中的运用策略及其表现功能,并尝试探讨方言在长沙花鼓戏中运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绪论。简要介绍了长沙花鼓戏的流布区域、源流沿革、班社组织、剧目、
汉剧服装解析
作者:邓文婷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戏服形制 汉剧衣箱 汉剧戏服 
描述: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民俗艺术,戏曲的制作是包含音乐、文学、舞蹈、武术、美术和表演基本功等很多因素的综合艺术。中国地方戏曲是可以代表一个地方形象的传统艺术,汉剧是中国汉族在洞庭湖区域地方的戏曲剧种,是湖北三大剧种(即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之一。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交相辉映的今天,传统的古典表演艺术文化形式不断地呈现消亡趋势,现代表演艺术文化形式如影视剧等前赴后继独占鳌头。尽管汉剧的影响力往往局限在中老年人群,但其在戏曲界与文艺界的市场仍然拥有较高的占有率。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剧种,汉剧演绎过程中对传统的沿袭和传
论湖南花鼓戏与“民歌湘军”的不解之缘
作者:赵田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演唱方法 民族声乐 湖南花鼓戏 民歌湘军 
描述:中国戏曲源远流长,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剧种,从北杂剧、南戏、昆曲、弋阳腔、梆子、皮黄、京剧到各种民间小戏,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流派五花八门,演唱方法千姿百态。它们生存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把诗、乐、舞等各门艺术元素,以各种结构形式综合,在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上相互借鉴、吸收,形成现在的形式和规模。湖南花鼓戏正是这成百上千种戏曲中的一支,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吸收、借鉴了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湖湘人民最热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民族声乐则是在吸收西欧美声发声方法的同时继承了戏曲、曲
祁太秧歌唱腔发展的多视角探究
作者:赵琦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祁太秧歌唱腔 唱腔的组成分类 解释分层 各元素风格特点 
描述:秧歌为百戏之源。秧歌大概产生于宋代,最初可能叫“讶鼓”。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免灾时所唱的颂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祁太秧歌的渊源主要是受到从元代开始的北杂剧、明代中期产生的山西四大声腔的戏曲形式,以及到了清末受到踩街秧歌和凤阳花鼓戏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特别值得一提得是在清代的中后期,晋商文化对于祁太秧歌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祁大秧歌”的曲调非
鲁西南四平调剧:一个从花鼓戏到板腔体剧种的案例
作者:贾建伟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关键词:四平调剧 花鼓戏 音乐分析 名称 生存现状 
描述:鲁西南四平调剧是一个地方性剧种,主要流行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接壤的区域,唱腔以板式变化体为主,间或使用一些有固定唱腔的小调。四平调剧在上世纪30、40年代形成,它的前身是流传于以上地区的花鼓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豫剧、评剧、京剧等大剧种的影响。本文所包含的研究内容有: 一、对四平调剧由花鼓戏向板腔体剧种演化的音乐手法分析。这一部分从音乐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四平调剧的特点,并从中梳理出四平调剧高于其前身花鼓戏阶段的戏曲音乐因素。其中,唱腔音乐是从落音、共性乐汇、句式和腔节结构、板眼律动、旋律变
论湖南花鼓戏的发展与推广
作者:贺鲁湘  学位年度:2012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 大众 推广 发展 
描述: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个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大约在十八世纪末就出现了湖南花鼓戏的雏形,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花鼓戏是湖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小戏,对于研究它的人并不少见,大多集中于湖南花鼓戏的形成、音乐特点、唱腔特点以及与湖南民歌之间的联系等几个方面,那么如何才能使本人的论文有新意和小小的突破呢?本人针对当今一个热点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潮进行探究,对如何让湖南花鼓戏这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湘文化的“活化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推广这一问题做了一点思考。湖南花鼓戏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有
湖南花鼓戏研究
作者:谭真明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关键词:喜剧 地花鼓 湖南花鼓戏 湖湘民俗文化 田园牧歌 
描述: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境内最为流行的地方小戏,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六个种类。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取材特点、音乐曲调、表演艺术,因而统称为湖南花鼓戏。之所以分为六种类型,主要标准是它们各用当地官话作为舞台语言。湖南花鼓戏是在地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两小戏、三小戏为主。顾名思义,地花鼓即是指在地上而非舞台上表演的民间歌舞形式,情节简单,载歌载舞,曲调高亢明快,带有浓重的喜乐色彩。随着更多情节和更多曲调的加入,形成了花鼓戏。依据各个时期花鼓戏的演出形式
地方方言对中国歌曲演唱的影响及解决对策:以湘语为例
作者:谢亚玲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湘语 正音训练 声乐演唱 歌唱语言 
描述: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语言的升华,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证明,如果带有乡音的演唱者在表现音乐方面发音不准或养成错误的习惯,将使词曲作者的情感内容与演唱者的心声无法正确传达给听众。湘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它在结构系统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湘(湖南)使用地方方言来歌唱花鼓戏、常德丝弦等此类声乐作品时会突显其优势,但当演唱艺术类作品以及大众声乐歌曲时,就会呈现出很大的缺陷,使得歌曲本身的意思与我们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随之变味,无法准确传达歌曲内涵给听众,对运用标准汉语演唱的声
湖南花鼓戏润腔特点研究
作者:许洁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润腔 民族声乐咬字 湖南花鼓戏 
描述:本文试图通过深入研究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沿革、各方言地区分类以及润腔种类,总结花鼓戏咬字、润腔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一些现今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经常存在的咬字、润腔方面的问题,将从花鼓戏特色中吸取的优点长处,用于民族声乐的演唱。同时民族声乐演唱也需要花鼓戏之类的戏曲风格的滋养和充实,并从花鼓戏等诸多民间曲剧种中得以借鉴和吸收。 本研究通过对花鼓戏的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对珍贵音响音像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并结合实例将花鼓戏在咬字、润腔等方面独特的艺术元素进行技术分析和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声乐演
简述湖南汉族民歌艺术特点
作者:蔡小艳  学位年度:2012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关键词:湖南汉族民歌 花鼓戏 演唱方法 艺术特点 
描述:湖南是个地理环境优越、民族众多的省份,其民歌体裁丰富,风格纷繁,这种民歌的盛况让人意识到,即使在一个省的行政区划内,当地理环境、生活习性、方言都不相同时,其民歌所具备的基本旋律特征、特性音程与节奏、调式等特点都各自有其特色。故本文欲从湘中、湘东、湘南、湘西、湘北四个区域简述湖南省汉族民歌的风格与艺术特点。全文由引言、三个章节和结语组成。引言部分简述了湖南省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第一章对湖南汉族民歌的总体风格与艺术特点做了简要的汇总,取四个区域的音乐特点逐个结合谱例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对比了湖南汉族民歌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