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衡南概况(5)
  地方特产(2)
  九龙茶叶(2)
  宝盖白果(0)
  栗江豆油(0)
  泉溪鲜鱼(0)
  花桥藤茶(0)
  古城西瓜(0)
  谭子山麻鸭(0)
  茶市湘黄鸡(0)
  宝盖烧饼(0)
  风景名胜(1746)
  天光山(16)
  火焰山(371)
  雷祖峰(6)
  岐山(498)
  网山(74)
  清泉山(37)
  清泉(498)
  江口鸟洲(50)
  王氏宗祠(196)
  十牛峰(0)
  历史名人(1480)
  洛夫(500)
  马灯(374)
  海岩(385)
  八指头陀(221)
  地方志(0)
  地方志(0)
  年鉴(0)
  非遗文化(1084)
  非遗名录(0)
  非遗记事(0)
  非遗传承(0)
  衡南花鼓戏(415)
  衡南七巧龙(17)
  衡南渔鼓(319)
  衡南莲花落(330)
  打钱鞭(3)
冈察洛夫长篇小说艺术研究
作者:高荣国  年份:2012-06-01 来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冈察洛夫 小说研究 I.A. 1891 长篇小说 1812 
描述:《冈察洛夫长篇小说艺术研究》主要在俄国19世纪文学的大背景下,以文本细读为切入点……
小马灯舞
作者:高益明 陈芝仪绘图  年份:1957-06-01 来源: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舞蹈 儿童 
描述:小马灯舞
厦门岛沙质海岸的侵蚀与防护研究
作者:高智勇  年份:2001-01-01 来源:青岛海洋大学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防护 台风浪 沿岸输沙 厦门岛 沙质海岸 
描述:该文将沿岸输沙率计算、海滩剖面变形分析、台风浪的影响、人力因素对岸滩动态的影响等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综合地运用到沙质海岩侵蚀研究中,对厦门岛沙质海岩侵蚀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在厦门岛沙质海岸的侵蚀与防护研究中还是首次.
高淳小马灯“重出江湖”
作者:高晓平 薄云峰  年份:2017-01-03 来源:扬子晚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吕福在制作小马灯的道具。高晓平摄扬子晚报讯(通讯员高晓平记者薄云峰)“叮咯叮咯咚……”元旦小长假三天的每天下午,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胥河社区墙屋里村格外热闹,村公屋内传来喜庆锣鼓声,28名孩子正在加紧排练小马灯,村里一些老人和妇女村民也加紧赶制小马灯表演道具。该村停了10年的小马灯表演今年重出江湖,春
巴甫洛夫
作者:高志敏  年份:1998-01-01 来源: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巴甫洛夫 
描述:11090405
我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探微
作者:高天明  年份:2009-01-01 来源:《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西化 教学方法 本土化 
描述:中国新式教学方法,多是西方现代教学方法在中国的翻版和试用。西方教学方法是伴随清末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和新教育的实施而缓慢传入我国的。至民国以后由点及面渐次推广。但西式新教学法在中国的实验虽然表面上相当热闹,实际上却并不深入。走马灯式的展示和实验中的生搬硬套,又使新教学法在中国教育界来去匆匆;20世纪30年代后,更因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而趋于沉寂。而陶行知提出的从教授法到教学法,从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以及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则反映了中国教育界试图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性,探索新教学方法的历史真面目。
记忆中的马灯
作者:高华  年份:2016-12-0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提起马灯,别说现在城里的孩子,就是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见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灯是我的父辈们开发建设塔里木时,最常用、且用得时间最长的一种照明工具。从我记事起,家里用的照明工具就是马灯。它以煤油、石油、柴油等燃料作灯油,下端有一个油皿,螺丝盖,全封闭,油不滴漏,上端有两个铁盖,留有空隙,便于氧气的
听雨楼随笔 7
作者:高伯雨  年份:2012-01-01 来源:牛津出版社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听雨楼随笔 7
电视剧创作的产业观与文化观:著名作家、编剧海岩访谈
作者:高一然  年份:2014-01-01 来源:当代电视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网络文学 文化观 电视台 收视率 电视观众 作品 人物形象 电视剧创作 小说 海岩 
描述:"海岩剧"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以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喜爱,曾创下全国26个电视台同播"海岩剧"的纪录,引发了一次次的社会热议,为我国电视荧屏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在电视剧市场上,能如"海岩剧"那样,因编剧的多部电视剧形成自身风格,从而被广大电视观众以编
散场
作者:骆塞夫  年份:2017-01-01 来源:杂文月刊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马灯 农村文化生活 “再见” 情绪 
描述:儿时在乡下度过。那时农村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看场电影、看场戏就是打一次“精神牙祭”,翻几座山,跑几十里路也在所不辞。当银幕出现“再见”二字,当舞台上幕布徐徐关闭,便是散场了。一时间,人们呼儿唤女,招朋引伴,热闹非凡,宣泄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火把、马灯一齐点亮,远看,像夜色里流萤蠕动,勾画出山路的蜿蜒,延续着人们情绪……散场,是一个过程。